咨询热线:
张学良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对得起少帅称呼,他在军校毕业以后一年多就成了少将,张作霖也像今天的富爸爸们一样给了他不少任务,只是张少帅从来都靠郭松龄郭老师代交作业。张少帅亲自参与的军事行动十有八九要抓瞎,他就算是在九一八事变中下达抵抗的命令,也不一定管用,不信咱们看一下他在中东路之战中表现。
中东路事件的起因就是东北军和苏联发生了外交争端,少帅觉得苏联不行,就要用武力解决。少帅为何觉得苏联不行,纯粹是被两个阵营的大忽悠给忽悠惨了。东北军内部觉得苏联不行的情报来源是白俄流亡分子,东北军的白俄高参托玛舍夫斯基对他说苏联有大饥荒,整个苏联就像一个破房子,只要有人敢下脚踹,苏联就会解体(原话是“人民奄奄待毙……共产党必倒台……中国若能趁这个机会将中东路主权一举收回,不但苏联此刻无力进行反抗,就是世界列强也必双手高举”)。南京方面的大忽悠胡汉民也一个劲地说:“苏联革命后,兵力很弱,他不敢如何”,当时国内的报纸也都说苏联是“纸老虎”,要少帅“勇敢些”。
展开剩余70%这些情报可靠嘛,答案是一点都不可靠,胡汉民更是睁眼说瞎话。1929年的苏联粮食只是相对于1928年略有下降,但苏联政府的粮食储备反而加大,苏联政府手中的存粮超过1600万吨。苏联扔破烂一样扔到广东的装备弹药就是北伐军最早的本钱,黄埔军校和中央银行最早还是苏联资助建立的,这些胡汉民都是门清(胡汉民一度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人选),苏联还资助壮大了西北军、国民二军和武汉政府,可以说北伐前后中国的风云变化苏联都充当了棋手角色。当时中国的各个军事集团和苏联比起来,那才是差远了。
可少帅打了“强心针”后(“即进里屋注射毒品去了”)真的觉得自己行,制定了用十个旅击败苏联的作战计划。少帅比苏联更早指定计划,但出兵却玩得多。少帅在当年五月份就关押了苏联相关人员,在八月份就真集中了十个旅的兵力对抗苏联。他的具体方案是第15旅和第17旅放在最前线,然后由辽宁人王树常为第一军长,率五个旅进驻哈长、哈绥沿线;胡毓坤为第二军长,率领董英斌、徐永和、黄师岳三个旅和一个炮兵团支援第一线的第15旅和第17旅。
1929年前后少帅最核心的部队是十二个辽宁国防军步兵旅,中东路事件一口气出动了十个,可谓是下了血本。苏军也是在八月份紧急备战,到九月份才迎来了自己的总指挥布吕歇尔,东北军可以说具有先手优势。东北军冲在最前面的第15旅、17旅(这两个旅还参与了剿灭石友三的战役),,一度打出了上佳表现。东北军顶在最前面的两个旅打得很猛,后面的八个旅、一个炮兵团却在三个月时间内还没进入战场。因为王树常在吉林和张作相在扯皮,跑到哈尔滨后,王树常干脆就不走了(哈尔滨当时归中东路管辖)。胡毓坤带着右路军主力拖拖拉拉畏敌如虎,200多公里的行军距离,他愣是走了近三个月。在八个旅友军的闭眼围观下,东北军第15旅、第17旅遭到了重创。
整个中东路作战,少帅有提前准备的时间,行动上却拖拖拉拉,吉林和黑龙江的军头长辈们他也搞不定,前方交战三个月,主力还没到达预定战场。战败后,两个活宝指挥官也没得到处罚,王树常甚至在1931年少帅戒毒治疗时还得到了代理处理东北军事务的大权。
反观日军的九一八事变,日军利用铁路运兵优势在24小时内对沈阳、长春、宽城子多地展开闪击进攻,还在9月20日就逼降了东北军吉林驻军三个旅,计划精准、行动迅速和少帅的中东路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他就算发布了抵抗的命令,效果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发布于:天津市